返回首页

六代雅阁3.0 v6评测?

184 2024-03-17 18:33 admin

一、六代雅阁3.0 v6评测?

6代雅阁3.0V6发动机,这款发动机本身也很先进,动力强大,声音浑厚雄壮,其他同价位车型的四缸机型真的难以给你那种韵味和魅力。

此外搭配6AT变速器(带换挡拨片)而不是其他版本雅阁的CVT,换挡干脆利落,整体的动力和操控都很好,这款发动机还有闭缸技术,实际的油耗并不高

二、雅阁七代V6-3.0有没有闭缸技术

您好!7代雅阁还没有搭载这种先进功能。

你好,建议你前往修理厂或4S店寻求帮助。

7代没有,8代才有

你好,建议你去找相关专业人士咨询下或直接到他们官网查下,谢谢,望采纳!

三、本田雅阁十代演变:不断进化的技术革新

?在上世纪60年代,当时的汽车还是以大型V6、V8发动机的肌肉车占据主导地位。但随着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爆发,更轻便,更省油的中小型汽车需求开始不断增长。这就给擅长造经济家用的日系车企带来了转机,本田便抓准时机,相继在1973年和1976年分别推出了本田思域(Civic)和 本田雅阁(Accord)两款经典车型。时至今日依然在同级别市场中占据着领先位置。

小贴士:“Accord”直译为统一、一致的,本田如此定名的原因是想表达自己对人与车、与整个社会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。

最开始的雅阁被设计成三门掀背车型,基于思域扩展演变而来。后来为区分两者定位,在1977年本田推出了四门轿车版雅阁,搭载一台1.6升发动机,最大功率82马力,最大扭矩121N・m。而基于本田独创的CVCC技术(复合涡流调整燃烧方式),百公里油耗仅有6L左右。正因如此,雅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。

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,后续雅阁又推出有更强劲的1.8升发动机,还配备了动力转向系统。与之搭配的自动变速箱也从此前的2速提升为3速,手动变速箱则依然有4速及5速可供选择。

在日本本土市场站稳脚跟之后,第二代雅阁目标开始面向全球市场,主要包括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。其中,本田也开始建设海外工厂,第一个目标便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玛丽斯维尔的本田工厂。而第二代雅阁也成为了第一款在美国组装的日系汽车。

造型方面,第二代雅阁采用了更加方正的轮廓设计,并且在内饰方面也更加注重豪华性与舒适性,尤其是为了满足美国消费者对于科技配置的需求,本田为这代雅阁标配有真皮座椅、丝绒地毯、可自动替换的卡带录音机、空调、数字时钟、巡航控制系统、方向盘助力系统、电动遥控门锁等等。

而更值得一提的是,第二代雅阁还是世界上第一款拥有车载导航系统的汽车,本田称之为Electro Gyrocator。

雅阁也正是从这代车型开始,连续15年拿下了北美市场最畅销日系汽车的桂冠。

到了第三代雅阁,本田推出了更为动感的双门轿跑版雅阁,并还加入了一代经典的跳灯式头灯。而在四门轿车版车型中,车身长度超过了4.5米,也让第三代雅阁有了与中级车竞争的资本。

在第二代雅阁对内饰科技配置的丰富之后,第三代雅阁将更多重心放到了动力操控性能上的升级。首次采用了双叉骨悬架,并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进行优化。此外发动机排量也首次晋升到2.0升,根据不同地区最大功率可提供有100马力、122马力、135马力与145马力不等。

到了上世纪90年代,雅阁迎来了第四次版本更新,在本田提出的“90年代轿车应如何设计”的命题下,第四代雅阁完全抛开过去模板,设计团队从零开始,基于全新“CB”底盘打造而来,车身尺寸也达到了4694mm×1725mm×1369mm,轴距也增加至2720mm。至此雅阁正式开始在中级车战场上拼杀。

由于尺寸的增加,掀背版雅阁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旅行版雅阁,而这款车仅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本田工厂中进行生产,为了以示身份雅阁旅行车在C柱上还专门印有“美国制造”的雄鹰徽章。

动力方面,在旗舰版EX车型中,本田为第四代雅阁提供了最新研发的2.2升全铝发动机,最大功率为147马力,最大扭矩198牛米。变速箱也首次提高到了四速自动变速器,并还配有运动模式。不过遗憾的是,经典跳灯大灯被取消掉了。

第五代雅阁继续向着「更大更快更强」的方向进化,首先车宽加大到了1781mm,为了更好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;其次,动力也推出了2.2升发动机并搭载本田独家的VETC技术。

而在第五代雅阁最后一次改款更新中(1995),本田更是为雅阁提供了一台2.7升V6发动机,这也是雅阁首次搭载V6引擎,其来自于讴歌Legend(国内多称:里程)。

1997年9月4日,第六代雅阁正式上市,并针对日本、北美及欧洲三个地区提供有三套不同版本的车型。而在2000-2002年期间,第六代雅阁还推出有更多高性能版本车型,包括Accord SiR、SiR-T以及Accord Euro R等。

其中Euro R性能版本,搭载了一台代号为H22A的直列四缸发动机,最大输出功率220马力,最大扭矩221牛米。而内饰更是提供有拉风的Recaro运动座椅、真皮打孔的运动方向盘,以及运动悬架、LSD螺旋限滑差速器、双炮筒式尾排等运动套件。

1998年7月1日,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,而第六代雅阁则成为了广州本田生产的第一批轿车。1999年3月26日第一台广州本田雅阁正式下线。

小贴士:2005年,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为配合集团上市,广州本田更名为广汽本田。

第七代雅阁外观变得更加年轻化,一改往日中庸的风格,加入了许多潮流时尚的现代元素,包括更加犀利的头灯,更为流畅的车身线条以及全新设计的五幅轮圈等,都让整车看上去年轻十岁。

尺寸方面也再次得到提升,北美版雅阁首次突破了4.8米车长,具体为4813mm×1816mm×1450mm,再次巩固了中级车市场领军地位。

动力系统同样如此,提供有2.0L、2.4L与3.0L三个排量版本可选,并将自家的VTEC系统升级到了i-VTEC系统,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VTC可变正时控制装置,从而实现了气门正时连续可变。

而到了2005年,本田还为第七代雅阁推出了混合动力版本,不过由于当时混动技术还处于丰田一家独大时期,因此这款混动雅阁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而这也为后续本田研发出i-MMD混动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。

国内方面,广州本田于2003年开始引入第七代雅阁,外观沿用北美版造型,也提供有2.0L、2.4L与3.0L三款动力选择,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50马力、162马力与240马力,与之匹配5挡自动变速箱。

在2006年6月27日,广本雅阁迎来了第50万辆产品下线,成为了我国首款累积销量达到50万辆的中级车。

第八代雅阁尺寸进一步增加,达到了4950mm×1847mm×1476mm,接近5米的身材让雅阁甚至能够够到中大型车市场的门槛,而接近2800mm的轴距也让这代雅阁成为宜商宜家的热门车型。

2010年,雅阁还推出了一款Crosstour掀背版车型,也就是后续引入国内的歌诗图。不过由于造型略显奇葩,车型定位也不明确,并没有受到太多市场关注,不管是在北美地区还是国内市场都相继停产退市。

2012年9月19日,第九代本田雅阁率先登陆美国市场,直到2013年6月,才在日本本土上市。至于国人则迟迟等了一年的时间,才在2013年9月12日看到国产第九代本田雅阁的真容。

这代雅阁最大的亮点在于动力系统的全面升级,提供有本田Earth Dreams Technology(地球梦科技)动力总成系统。提供有2.4L和3.5L V6两款常规动力发动机以及一套2.0L+电机的i-MMD混动版本。

也正是从这一代混动雅阁开始,本田在混动方面的技术彻底追上了丰田领先的脚步。其独创的并联式混动结构,以电机驱动为主,发动机作为充电使用,可针对不同的行车路况,自动在“EV行驶模式”、“混合动力行驶模式”和“发动机行驶模式”三种模式间无缝切换。

其中在“EV行驶”和“混合动力行驶”两种模式下,均以电机驱动为主,可以使车辆在中低速以及高速巡航状态下使用。更长的电机驱动意味着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更短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。在美国EPA测试标准下,第九代雅阁混动综合油耗为48mpg,约合国内标准百公里4.9升。

只可惜由于当年国内的新能源市场环境并不成熟,2013年国产上市的第九代雅阁并没有提供混动版本,而这一等便是4年之久,直到2017年第十代雅阁上市。

纵观前九代的车型演变,雅阁每次都会在车身尺寸以及动力排量上不断提高,而到了第十代雅阁则首次出现了排量下降,原因是本田首次为雅阁提供了涡轮增压动力,搭载有1.5T和2.0T两款动力版本。

同时车身尺寸也不是一味的加大,而是根据车身比例进行了优化调整,其中车长相比第九代雅阁减少了10mm(4893mm),高度也降低了15mm(1449mm),与此同时轴距增加了55mm(2830mm)。

而在车身制造上还使用了大量铝和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质,使得整车质量也降低了50-80kg。此外这代雅阁也是首次运用激光焊接车顶的本田车型。

而对国内来讲,第十代雅阁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推出了锐?混动车型搭载了本田第三代i-MMD混动系统,采用2.0L阿特金森发动机+双电机的组成,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158千瓦(215马力)。

截止目前,本田这套混动系统已得到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的认可,分别于2017年、2019年和2020年三次获得“沃德十佳发动机”称号,而在销量上2019年,雅阁不仅以223,706辆成为了国内中高级车年度销量冠军,同时雅阁锐・混动也以累计销售42,102辆的成绩登顶中高级混动市场销量榜首。

总结:历时44年,十代更替,雅阁每次升级都能在动力技术层面上有所革新,也完美诠释出「买发动机送车」的本田称号。也正是这种坚持不断在技术上的突破,才成就出雅阁至今依然能位于中级车的王者地位。

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,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上一篇:返回栏目
下一篇:倒车入库技巧